近日,由蒙古国羊毛羊绒协会(MWCA)发起,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羊绒分会主办,苏州友联纺工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与蒙古国毛纺纺纱专题培训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举办。培训会旨在促进中蒙羊绒行业交流与合作,助力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机会。会议通过定向专业化知识传递,加深了中方毛纺产业链资源在蒙毛纺织从业群体中的认识,加强了中方各类行业产品在参与蒙毛纺织建设中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纺织业是中蒙经贸合作的关键领域之一,蒙古国优质的羊毛资源与中国成熟的加工技术形成天然互补。培训会期间,双方将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涵盖原料采购、技术输出及市场拓展等多个维度。
苏州友联纺工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旭星表示,中蒙两国在羊绒产业领域有着天然的互补优势。“中国的毛纺产业链根基深厚,作为行业配套的设备制造商,我们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探索新的迭代与优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携手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链布局,共同书写互利共赢的行业未来。”钱旭星说。
培训期间,专家讲师倾情授课,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展现中国毛纺织产业深厚的技术基础。
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蒙古国的学员与中国毛纺行业的业界代表积极互动,围绕毛纺原料优化、生产工艺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进一步探索跨境产业链整合路径,助力区域纺织业迈向更高水平协作。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鲨针布”)毛无纺研发部高级工程师梁庆新介绍了白鲨针布在羊绒领域提出的“柔性分梳,呵护纤维”理念,即:新型针布经过锥齿工艺处理后,各个棱边呈0.02mm-0.20mm不等的圆弧,与相邻分梳原器件梳理牵伸羊绒时,减少了羊绒的切割性损伤,提高羊绒纱线的强力。在市场应用方面,白鲨针布与内蒙客户通过联合研发,羊绒提取遍数减少四遍及以上,绒长整体增加2mm以上;青海羊绒客户提绒系统的升级项目,仅通过锥齿化针布应用,在不同原料提取上,羊绒长度增加在1.22mm-1.63mm之间,含粗降低0.06%-0.22%,短绒率降低0.91%-2.9%不等;清河羊绒市场的单机梳理改造试验项目,绒长增加2mm,短绒率降低3.59%,使用单品大白鲨锥齿刺条,节能降耗达20%效果。
浙江永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聘专家金凤珊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毛纺纺纱的核心技术与创新实践。毛加油技术作为提升毛纺产品品质的关键环节,也得以详细解读。金凤珊阐述了不同加油方式对纤维手感、可纺性及成品性能的影响。
专家还围绕环保染料应用、废水循环处理等课题展开专题培训,倡导低碳生产模式。通过引入国际环保标准与认证体系,中蒙企业接下来将共同探索如何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生态责任,为全球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